四川省瀘州高級中學校

Sichuan Province Luzhou Middle School
四川省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一級示范性普通高中
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發表時間:2011-1-7 22:57:23 來源:瀘州市高級中學 編輯:lgls1
點擊/評論:10915/0

第二節   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一、教材分析

1.地位與作用:毛澤東思想是繼三民主義后20世紀所產生的又一重大思想理論成果。三民主義主要指導了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而毛澤東思想則繼而主要指導了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理論創舉,對于近現代中國的發展道路和前途命運產生了重大影響。

二、學情分析

  關于毛澤東本人生平和毛澤東思想的大致內容在初中和政治史中已經有所涉獵,因此對于學生來說本節內容不會顯得陌生,但也容易使人覺得枯燥、乏味,因為學生對于抽象的理論講解往往缺乏必要的思維基礎。所以,本節課如果光講毛澤東思想的理論體系內容肯定會令學生難以理解,這也不是新課標的要求。因而,筆者將本堂課的重點置于以下幾個問題:毛澤東思想形成的社會大背景、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兼述毛澤東思想的組成部分)、毛澤東思想對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毛澤東本人與毛澤東思想(兼述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概念)。

三、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毛澤東思想誕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認識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的基本內容,探討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歷史意義。

2、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主要內容,認識毛澤東思想成熟的標志,分析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的重要意義。

 3、了解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人探索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實踐活動和理論總結,認識其對現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作用。 

(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課前預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通過預習問題的解答,提高學生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分析、討論毛澤東思想產生的社會大背景,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分析、解決問題,讓學生明白思考歷史問題一定要從當時的時代背景出發來考慮。

 3、通過分析毛澤東思想形成過程與社會革命變遷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社會實踐決定社會意識的觀念。 

4、通過對引用材料的分析,培養學生科學閱讀課外材料的能力,包括如何進行歸納和分析、如何從中提煉有效信息、如何有區別地進行泛讀和精讀等等。

 5、通過課堂內的師生互動和學生討論,鍛煉學生自己摸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方法,提高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真正體現新課標下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品質。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的歷程,充分認識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斷探索、不懈奮斗的精神和勇氣,充分認識只有中國共產黨人的這種革命的首創精神和巨大的理論勇氣,才能為中國人民找到通往勝利的道路。

  2、通過感受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人在歷史緊要關頭,以天下為己任,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氣魄和膽識創新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理論,并以其理論指導實踐,不斷取得勝利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毛澤東思想的理性認識,強化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黨的領導的信念、信心。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標志和在全黨指導地位的確立

難點: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

五、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從馬克思主義誕生到十月革命勝利,再到中國的毛澤東思想產生,這一社會主義理論創新的過程是一脈相承的,同樣反映了毛澤東思想的理論來源。因此,課堂導入就從這一角度入手:“當中國的大門開始被西方的炮艦強行打開的時候,西方產生了兩個偉大的人物:馬克思、恩格斯。他們在歐洲研究調查,批判地吸收人類思想文化上的優秀成果,從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幾十年后,列寧領導俄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他的理論、思想和實踐就是列寧主義。不久,在世界的東方,又出現了一個響徹世界的名字:毛澤東。有了毛澤東,有了毛澤東思想,中國迎來了一個天翻地覆的時代。你知道毛澤東思想是怎樣誕生的嗎?”

(二)  新課

 1、毛澤東思想形成的背景

  (著重從毛澤東思想誕生的社會大背景出發,交代毛澤東思想創立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就是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尋找出路,“救亡圖存”歷來是近代志士仁人們的不懈追求,中國共產黨人也不例外。)

(1)時代背景:20世紀前期世界和中國政局的變動

  (2)階級基礎:工人階級隊伍進一步壯大,工人運動不斷發展,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階級基礎。

  (3)國際條件:馬克思主義通過蘇維埃俄國傳到了中國,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國際條件。

  (4)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并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為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奠定了思想基礎。

  (5)實踐基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實踐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實踐基礎。

2、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結合書本內容著重講解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以及毛澤東思想的內容體系,此為本內容的明線;從大革命到國共十年對峙,從抗戰時期到解放戰爭,從社會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這一中國社會的大變遷為本內容的暗線。)

(1)、萌芽(國民革命時期)

1925年冬至1927年春,毛澤東針對陳獨秀的右傾錯誤,先后發表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文章,闡明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農民問題的重要地位和無產階級領導農民斗爭的極端重要性。

 (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時期)

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探索出了中國式的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將黨的工作重點從敵人力量強大的城市轉到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在農村開展游擊斗爭,深入進行土地革命,建立紅色政權;在農村積累發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敵人的力量,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革命的勝利。

相關文章:《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義:打破了俄國革命模式,是馬列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創舉,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形成。

 (3)、成熟(抗戰時期)

①、標志:《〈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中國革命戰爭中的戰略問題》

     A、解決了革命的性質、對象、任務、動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問題

     B、確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

   ②、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確認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意義: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基礎和思想基礎。

 (4)、繼續發展(建國后)

①、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②、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中國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

、提出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發展我們的

經濟和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的戰略思想

3、毛澤東思想的深遠影響

 (著重強調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具體結合的產物。)

①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②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是社會主義中國立國建國的思想政治基礎,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淵源和理論先導;

③毛澤東思想將繼續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發揮巨大和長遠的指導作用。

4、毛澤東晚年的錯誤

 (從前面的論述中可知,毛澤東本人的奮斗對于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起到了至為關鍵的作用,那么是不是說毛澤東思想就是指毛澤東個人的思想呢?他晚年提出的錯誤理論屬不屬于毛澤東思想呢?本內容著重探討毛澤東本人同毛澤東思想之間的關系,并從中總結出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定義。)

  毛澤東同志晚年由于對國內外形勢的錯誤分析,提出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以階級斗爭為綱”“十年趕超英美,跑步實現共產主義”等的錯誤的不切實際的口號,并出現了“大躍進”“十年內亂”的嚴重錯誤,導致社會主義經濟的停滯與困頓!

設問:這些思想屬不屬于毛澤東思想?

(引用圖片和材料)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行動指南。我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在毛澤東思想(毛澤東)統帥下的大民主運動。”

——《無產階級專政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有人認為毛澤東思想就是指毛澤東個人的思想;也有人認為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個人的思想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對上述觀點你有什么看法,試闡述你的觀點。

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定義:“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981.6

(三)  小結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理論來源于實踐,又必須經實踐的檢驗,而理論又會反作用于實踐。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正是這一哲學原理的反映。毛澤東思想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的中國,并經過中國革命實踐檢驗為正確的革命理論,這一理論又對中國革命進程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所以說,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整個過程正符合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精髓。

、板書

第二節 毛澤東思想 (集體智慧)

一、背景:“走什么樣的路”

二、過程

1、萌芽:農民問題 (大革命時期)

2、形成:工農武裝割據 (“十年對峙”)

3、成熟:新民主主義理論 (抗戰)

4、新發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理論 (建國后)

三、影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

2、《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3、《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

 



來源:瀘州市高級中學  編輯:lgls1
av少妇激情中文字幕,国产又黄又爽一级黄片,久久国产色AV老熟蜜臀aV,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播放
婷婷久久狠狠五月天 | 在线观看国产日韩 | 亚洲国产专区校园欧美 |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 中文娱乐久久综合网 | 日本最新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