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圣位的繼承問題
2010級15班 李秋艷
中國是一個古老而文明的國家,經歷了許多朝代,社會也經歷了多種性質的改變。
中國經歷了眾多的朝代自然也經歷了多次王位的爭奪,圣位的爭奪,是由于王位的繼承方式不適合當時的政治特點。最開始,即夏朝時代,實行的是禪讓制,這個制度是選舉有才能品德兼優的人來治理國家,比如堯舜禹,他們都是有杰出的才能的人,靠自己的才干爭取到的權利,但到了啟的時候王位繼承制度發生了改變,成了王位世襲制。這樣一來即使皇帝的子孫無才無能,也可以統領天下,成為國家的主宰。
古代王位繼承問題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問題,如果一個國家沒有一個正確的領導人,那這個國家這個朝代一定會衰亡,被另一個朝代所取代,而正確的領導者就要通過正確的選舉方法產生,而究竟是用禪讓制還是世襲制,又是一個值得探究與深思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也延續了兩千多年,也糾結了兩千多年。
世襲制是夏朝的啟開始的,從此禪讓制變成了世襲制家天下從此開始,國家成為帝王的私產,王權在一姓中世襲,宗族關系成為帝王的財產,雖然這種王位繼承法有助于國家統一,但也可能引發皇家家庭的權力爭奪,往往造成血流成河的情況,比如唐朝,唐太宗為了爭奪皇位,在神武門竟殺死了自己的的親哥哥,雖然成就一個盛世但在道義上會被唾罵。
禪讓制讓任何人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但這樣會野心勃勃的人為了爭奪王權而暗中與人勾結。這樣一個國家分為了幾派,會使國家混亂,使國家成為幾個部分。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戰爭,而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總的來說,無論是禪讓制還是世襲制都是有各自的特點,是兩方面的,像一把雙刃劍,運用得好便能使國家興旺發達,但如果遇上了昏君,就可能使國家衰亡,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也會使國家更換主人。
我覺得這兩種制度要靠時間來檢驗哪一種更適合當代中國的政治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