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瀘州高級中學校

Sichuan Province Luzhou Middle School
四川省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一級示范性普通高中
=> 首頁 => 學科中心 => 教研組 => 地理 => 教學論文 => 文章正文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進行環保教育
發表時間:2011-5-23 16:47:45 來源:瀘州市高級中學 編輯:lgdl
點擊/評論:7229/0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進行環保教育

楊怡

瀘州高中地理組

摘要:高中地理新課標從環境的角度重新整合教學目標與方向,重點講述了人類與環境、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事實上,環境問題,是人口與資源問題;環境保護的實質,是保護資源和人類自身生存的空間。審視課標的內容標準與活動建議內容,加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關鍵詞:地理教學環保教育

1前言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隨著人口激增,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受到污染,生態遭到破壞,環境問題日趨嚴重[1]。由于臭氧層破壞、熱帶雨林消失,溫室效應和酸雨等全球環境問題正嚴重威脅著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因此,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是保護環境的有效途徑。提高環保意識必須從學校教育做起,讓中小學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自覺地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地理學科作為一門專門研究人類社會與地理環境關系的科學,在環境教育中有著其它學科無法相比的優勢。作為一名中學地理教師,我們應轉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寓環境教育于地理教學之中,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為我國乃至全球環境教育的發展做出一份努力。因此,寓環境教育于地理教學之中,是廣大地理教師應努力探索與實踐的課題。

2進行環保教育之前應做的準備

2.1明確地理教育在學生環保意識培養方面的目標和任務

(1)地理教育中有大量有關環境的知識,如人口、資源、環境及其相互間的關系等內容,所以在實際教學中,要努力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2]

(2)地理教育應幫助學生“在環境中”提高環保意識。地理學科第二課堂豐富多樣,通過各種課外活動,如植樹、保護母親河、回收廢舊電池等讓學生在環境中親身體驗,通過各種探索活動,感受各種環境問題,端正環保態度。

(3)地理教育能夠幫助環境教育成為“為了環境的教育”。向學生闡釋人地關系,培養他們的全球觀念,使他們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投身于環保事業。

 

2.2深刻領會地理教材中能夠進行環保意識的內容

 

中學地理教學中環境教育內容應以課本為主要依據,現行中學地理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環境教育內容,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1)智能教育內容

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講述社會、經濟、生態的持續發展,資源的持續利用;闡述環境問題的現狀、起因與解決辦法,揭示人地互動發展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

(2)道德教育內容

教材告訴我們,自然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環境對廢棄物的容納能力是有限的,對資源的無節制掠奪開采,對環境的任意污染與破壞,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懲罰,通過破壞環境來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孫后代的生存,必將受到社會的譴責,從而明確人對自然的道德責任和義務,樹立“保護環境光榮,破壞環境可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新型環境道德觀念。

(3)行為教育內容

要求學生成為大自然的優秀管理員,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講究環境衛生,節約用水用電,收集廢紙廢鐵,愛護花草樹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主動參加環保宣傳教育活動,投身于環保事業。

 

3地理教學過程中進行環保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3.1課堂環境教育

 

3.1.1結合地理教學內容進行環境教育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環境教育內容,特別注重挖掘教材中“隱性”環境教育因素,做到地理知識教學、環境知識教學和環境保護意識培養的有機統一,是發揮地理課環境教育作用的重要途徑。高中地理新教材每個單元里幾乎都涉及環境保護問題,如第一單元中的“保護宇宙環境”、第二單元的“大氣環境保護”,第四單元中的“自然環境保護”,都是很好的環境教育材料。教師在上課時可以舉一些典型事例來教育學生,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

3.1.2充分利用每一節課的活動

高中地理教材一個顯著特點是設計了“活動”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活動”進行環境教育。如第一單元的第一課就設計了一個“活動”“:好好愛護地球,因為只有一個地球”。組織學生針對這個“活動”開展演講比賽,得到學生的積極響應。

3.1.3合理地安排每個單元的自學園地

新教材在每個單元后都設有自學園地,其內容包括閱讀篇和練習篇。它們既是課文繼續,又是知識的拓展。教師可以利用自學園地進行適當的環境教育,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利用第四單元的活動題,對于“大氣溫室氣體使全球變暖”這一主題,組織學生針對練習中科學家們的正反方觀點,結合自己課后查

找的資料和課堂所學的知識展開辯論。這種活動既鞏固了課堂知識,又上了一堂環境教育開放課,還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3.2充分利用各種實踐活動,結合實例進行環保教育

環境意識的形成必須依賴于學生的實踐,而且只有在他們的實踐中才能表現出來。如果沒有接觸過協調環境關系有關的活動,那么,熱愛環境、保護環境只能是一句空話,所以,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十分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加強環境教育。

(1)把地理知識與周圍看得見、摸得著的環境緊密聯系起來。

組織研究性活動,譬如我校辦公室組織地理老師、生物老師和學生沿長沱江和長江交匯處——管驛嘴,往上走到瓦窯壩,從江水顏色、上下游江水PH值對比讓學生對水污染狀況有切身的體會;再加上生物老師對長江近年來生物多樣性減少進行講解與描述,這樣大大加強了學生對地理的興趣,為進行環保教育做好鋪墊。

(2)結合環保紀念日,讓學生參與環保實踐,提高環保意識。

我國每年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節日很多(表2),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節日進行環保教育。

表2 環境保護節日

時間

3月12日

3月22日

6月5日

6月25日

10月6日

節日名稱

植樹節

世界水日

世界環境日

全國土地日

世界糧食日

上述節日可以通過下列幾種方式進行環保教育。

(1)結合3月12日植樹節,帶領學生參加植樹活動,學生實現了參與環境保護的愿望,在勞動中提高了環保意識,同時也深化了地理課本上有關知識的學習。

(2)結合3月22日世界水日,可組織調查小組,調查學校用水現狀,包括主要用水項目與各項目實際用水量;調查學校可行的節水途徑與可達到的節水量,設計學校節水方案[3]

(3)結合6月5日世界環境日,可開設“工業與環境”專題知識講座,向學生介紹工業發展與環境的關系,通過講座,增加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新認識,增強環境保護的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

(4)結合6月25日全國土地日,組織學生通過查閱圖書、互聯網或實地調查,了解學校附近地區近年來耕地被占用的情況,及其對糧食生產的影響。

(5)結合10月6日世界糧食日,以“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題進行討論。

3.結論

中學地理既是傳授人與環境、環境與發展的基礎學科,也是傳播和更新科學文化的主要載體,環境教育的重點是青少年學生,學生是將來社會的主人,是國家的希望,他們的環境行為決定著一個時代的生存和發展,為了祖國的前途,人類的未來,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環境教育,顯得十分重要。作為一個地理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學科優勢和地理課堂這個主陣地,幫助廣大青少年學生形成敏銳的環保意識,科學的環境知識,正確的環境倫理觀念,負責的社會態度,有效的環境保護能力,并通過課堂學習,理論聯系實際,積極參與到保護環境的活動中去。這也是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宗旨所在。

 

參考文獻:

[1]黃曉云.淺談高中生的環保教育[N]. http://61.142.212.197

[2] 唐冬琴. 在地理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07年10月

Oct. 2007

[3] 黃潤華.地理6(選修)[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論文題目:如何在地理教學中進行環保教育

         教師姓名:楊怡

 

         教研組:地理

 

 



來源:瀘州市高級中學  編輯:lgdl
av少妇激情中文字幕,国产又黄又爽一级黄片,久久国产色AV老熟蜜臀aV,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aⅴ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视频一级日韩欧美网站 |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视频 | 亚洲日本欧美在线不卡黑配白 | 精品久久亚洲中国一级a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