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筆者乘坐大巴來到涼山州普格縣城,從縣城出發,沿著一條蜿蜒崎嶇的小路向上走,經過半小時的跋涉,到達了本次脫貧支教的目的地,四川省普格縣中學。
普格中學是涼山州普格縣唯一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學,現有在校學生4000多人,專任教師200多人,雖然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幫扶下,學校已經具備了比較健全的教學硬件設施,但是由于長期教育資源發展不均衡、幼兒園小學配套教育缺失、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再加之“控輟保學”工作的開展、學校擴招所導致的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導致學校面臨的教育教學形勢更加嚴峻。在涼山州全面開展脫貧攻堅的大背景之下,為實現“脫貧先脫愚”的目標,筆者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受原單位四川省瀘州高中的委派,到普格中學正式開始支教工作。
初到學校,第一反應是“危乎高哉”,學校所處的位置已經可以俯瞰縣城,即便如此,卻依然在半山腰,學校周圍是更加巍峨連綿的山脈。第二個感覺是整潔幽靜,雖然位置偏僻,但校園內一幢幢建成不久的教學樓高低錯落,大方整齊的外觀甚至讓人忘了這是一所大山上的學校;校園內外更有成片松林環繞,山風拂來,萬壑松濤。第三個感覺是現代化,校園內建有寬敞整潔的圖書館,設施完備的計算機室、實驗室,標準大小的籃球場、運動場,教室內除卻嶄新的黑板桌椅,還有可開展多媒體教學的“一體機”,完善的教學設備為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礎。
在筆者來到普格中學之前就已經設想過諸如食宿、出行、語言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確實一一出現,在普格縣政府及普格中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下,筆者及其他的支教老師被安排在學校的保障住房內,午飯在學校食堂用餐,早餐與晚餐則是合住的老師們自行購買炊具碗筷,買菜做飯。出行雖然不便,卻也可以權且將上山下山來回一個多小時的路程當做日常的鍛煉健身。語言溝通方面,普通話和四川話都可以與當地人正常交流,并不會有明顯的語言障礙。
26日,普格中學召開了新學期第一次教師大會,會上各校級領導對學校相關工作進行了大致的介紹。會后筆者得知本學期教學工作安排,在之后的一年中,筆者將承擔高二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
28日,新學期正式開課,懷著緊張而期待的心情,筆者開始了支教開學第一課。和以前教過的學生相比,眼前的這些學生基礎相對薄弱,由于漢語語言環境缺失,部分學生難以用普通話流暢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難以理解一些漢語表達;如果說城市里的孩子厭學是因為外界的“誘惑”太多、學習太枯燥,那么這里的孩子的厭學情緒則是因為長期難以理解教學內容而產生的。雖然可以預見今后的教學工作一定會有很多困難,但是筆者相信,有在原單位學習到的先進豐富的教學技能,以及敢于擔當的責任心,一定能將這些困難一一克服,圓滿的完成自己所承擔的支教任務,為涼山州的全面脫貧攻堅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作者 熊允)